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https://ojs.lib.ntnu.edu.tw/index.php/hphejournal <p>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創立於1993年,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出刊,旨在提升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研究的品質並促進學術交流。<br />每半年發行一期,於六月和十二月出刊,本學報全年徵稿。</p>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zh-TW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2070-1063 <p>凡經本刊編輯委員會審查通過予以刊登之著作,其著作財產權即讓與本刊,但作者仍保有著作人格權,並保有本著作未來自行集結出版、教學等個人非營利使用之權利,版權屬於本刊,除商得本刊編輯委員會同意外,不得轉載。</p> 社群媒體使用與錯失恐懼之相關探討 https://ojs.lib.ntnu.edu.tw/index.php/hphejournal/article/view/1327 <p><strong>目標:</stro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民眾社群媒體使用及其動機與錯失恐懼之關係。近年來,社群媒體使用人數大幅上升,社群媒體平臺已成為人們互動的熱門據點,越來越多學者去探討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錯失恐懼被定義為一種普遍的焦慮狀態,其特點是渴望與他人保持持續的聯繫,或是與他人相處時總是想獲得對方的關注。</p> <p><strong>方法:</strong>研究對象為臺灣 18 歲以上之成年人,採便利取樣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計 282 份有效問卷,其中包含男性 110 位、女性 172 位。使用 SAS 統計套裝軟體作為資料分析工具,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等。</p> <p><strong>結果:</strong>人口學變項中,年齡、學生身分與否與娛樂性動機有相關,與社交性動機及工具性動機無關;性別、教育程度與社交性、娛樂性、工具性動機皆無關。研究對象社群媒體使用動機與使用時間長度沒有相關;社群媒體使用時間長度也與錯失恐懼無關。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社</p> <p>群媒體的使用動機與錯失恐懼有相關。社交性動機及娛樂性動機越高,其錯失恐懼量表得分也越高。此外,具全職學生身分的研究對象,其錯失恐懼量表平均分數也較高。</p> <p><strong>結論:</strong>年齡越低(18 歲以上)或是學生族群的娛樂性動機會較高。現今被使用最多的社群媒體為 Line。研究對象使用社群媒體的平臺類型,會根據其使用動機而有所不同。社交性動機較強烈的研究對象較會去使用 Line 及 TikTok;工具性及娛樂性動機較強烈的研究對象較會去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及 YouTube。學生族群、社交性動機越高或是娛樂性動機越高的研究對象更容易罹患錯失恐懼。</p> 柏雅 廖 版權(c) 2025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2025-08-11 2025-08-11 60 發展中經濟體工人階級對食品標示的消費者行為及其對健康狀況的影響 https://ojs.lib.ntnu.edu.tw/index.php/hphejournal/article/view/1483 <p><strong>目標:</strong>食品標籤提供的資訊可幫助消費者建立均衡飲食並避免可能與食<br />品營養攝取不當相關的風險。由於與飲食相關的公共衛生問題日益增多,食品標籤被認為非常重要,主要是因為它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信息,用於做出明智和更健康的食品選擇。本研究評估了消費者對食品標籤的行為及其對伊巴丹大學教職員工健康狀況的影響。</p> <p><strong>方法:</strong>採用多階段抽樣技術抽取伊巴丹大學304 位教職人員。使用描述<br />性統計、身體質量指數(BMI)、四點李克特量表和序位邏輯迴歸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p> <p><strong>結果:</strong>約三分之二(67.76%)的受訪者體重正常。超重、肥胖和體重不足的比例分別為22.7%、6.91%和2.63%。大部分消費者(92%)在第一次購買食品時會閱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基本訊息,這些資訊被認為是食品標籤上最重要的資訊。超重和肥胖的可能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隨著男性身份和對食品標籤的態度而下降。</p> <p><strong>結論:</strong>這項研究發現,年齡、性別和對食品標籤的態度顯著影響奈及利<br />亞大學教職員的身體質量指數。在對食品標籤態度較差的女性工作者中,超重和肥胖現像比男性工人更為突出。雖然很多人會檢查保質期,但很少人會考慮營養細節。公共衛生計劃應提高食品標籤知識,特別是針對婦女和老年人,以促進知情的食物選擇並降低肥胖風險。需要更強有力的監管和宣傳活動,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食品標籤的好處,促進更健康的飲食和改善福祉。</p> Oluwakemi Adeola Obayelu Praise Nkechi Amankobu-Okolo Olukemi Olumuyiwa Olowe Omobolanle Grace Akinpelu 版權(c) 2025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2025-08-11 2025-08-11 60 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對國中生效果研究 https://ojs.lib.ntnu.edu.tw/index.php/hphejournal/article/view/1333 <p><strong>目標:</strong>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對國中生五正效能(正向情緒、正向參與、正向關係、正向意義、正向成就)、四樂行為(樂動、樂活、樂食、樂眠)、正向心理健康情形之效果,以及對於課程的意見與反饋。</p> <p><strong>方法:</strong>以準實驗研究設計,在2024年選取新北市某國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249人,實驗組128人、對照組121人。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接受結合桌遊之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為期三週共135分鐘;對照組僅實施前後測問卷測量。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介入成效分析,另透過焦點團體訪談來瞭解實驗組學生對課程的評價。</p> <p><strong>結果:</strong>研究結果發現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國中生整體之五正效能(β=0.15,p=0.004)及正向心理健康(β=0.14,p=0.011);對於樂動、樂活、樂食、樂眠行為的改善則未達顯著差異。實驗組學生對於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持正向評價。</p> <p><strong>結論:</strong>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國中生整體之五正效能及正向心理健康。本研究建議學校推動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課程,增強學生正向心理健康五正四樂的實踐,以提升學生正向心理健康。</p> 昀庭 應 鳳琴 張 版權(c) 2025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2025-08-11 2025-08-11 60 高齡者天然災害減災與備災行為之影響因素與衛生教育介入建議 https://ojs.lib.ntnu.edu.tw/index.php/hphejournal/article/view/1478 <p><strong>目標:</strong>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齡者在天然災害中減災與備災行為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並提出強化防災能力的政策建議。。</p> <p><strong>方法:</strong>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分析,使用「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七期第五次調查中65歲以上樣本(N = 398),以多元迴歸分析探討年齡、教育程度、收入、身體狀況、心理健康、社會資本、風險知覺及受災經驗等因素對減災與備災行為的影響。</p> <p><strong>結果:</strong>受訪高齡者減災與備災行為普遍偏低,僅32.5%會將物品移至安全處,27.2%固定櫃子或電器,其餘如投保保險、準備防災包、規劃避難路線與參與演練者皆低於11.9%。多元迴歸結果顯示,年齡較輕、教育程度較高、身體狀況良好、平均月收入高、風險知覺高、有災害經驗、社會資本豐富者,執行減災與備災行為的比例較高。</p> <p><strong>結論:</strong>本研究發現高齡者不願投入時間或金錢進行減災與備災行為,建議政府考量高齡者的異質性,以健康促進、防災教育及社會支持等措施提高高齡者的減災與備災意願。</p> 楷民 廖 益進 胡 版權(c) 2025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2025-08-11 2025-08-11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