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北宋筆記的傳播及其意義
胡鵬撰
關鍵詞:
刻本- 家法- 筆記- 傳播摘要
筆記作為一種特殊文體,在北宋時期開始大量出現,其在社會上廣泛流布,因而具有特別的意義。筆記的傳播形態包括稿本流傳、抄本傳閱和雕版刻印三類,就目前資料來看,仍以傳統的手抄本傳布為主。儘管如此,對筆記的閱讀及回應速度之快、範圍之廣,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以《楊文公談苑》為代表的個別筆記作品曾作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載體,匯入東亞書籍環流的大潮之中。《夢溪筆談》等部分熱門筆記的流布,不僅具有記錄典章制度、名人軼事的一般功能,更成為北宋政治局勢尤其是新舊黨爭在文學領域的精準投影。在宋人建構祖宗家法、「故事」敘事的話語體系中,筆記是提供「故事」範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宋人政治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實用文體。
出版
許可權
一、來稿必須具原創性,並以未曾發表者為限,不得侵害他人著作權或一稿兩投,若有損及學術倫理之情事,作者自負其責。
二、來稿經本刊收錄出版,即視為同意將稿件以非專屬、無償授權,得不限地域、時間與次數、內容加以利用之權利。但保證著作人就此著作從未也永不專屬授權與其他法人或自然人。本件授權不影響著作人對原著作之著作權及衍生著作權,著作人並保留具名之教學研究、集結出版與網站等個人使用之重製改作與散布的權利。
三、作者同意其投稿之文章經本刊收錄後,無償授權本刊以數位化或電子出版品方式儲存、發行;且得將數位化資料儲存於本學會之資料庫,以網際網路等公開傳輸方 式,提供民眾利用;並同意本著作得再非專屬、無償授權本學會所開發或建立之各資料庫系統、或收錄於第三人所建置之相關資料庫中,並得為重製、公開傳輸,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進行檢索、瀏覽、下載、傳輸、列印等行為;為符合資料庫之需求,並得進行格式之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