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中的緬甸僑教再訪 變遷中的緬甸僑教再訪:以歷史制度論為主的分析

以歷史制度論為主的分析

作者

  • 鴻章 陳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 秉仁 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助理教授

關鍵詞:

血統論、國籍論、路徑依循、軍事政變

摘要

本文以歷史制度論為主要分析理論,並建構了僑校的類型,回顧了緬甸近百年來的僑教發展,爬梳了重要的歷史時刻與脈絡,且進行了田野調查與重要人士訪談。我們認為緬甸僑教的發展之初,即承載了清光緒年間到民國初年的保皇派與革命黨,以及隨後的國、共之爭。而這也使得緬甸僑教,在緬甸獨立建國之後,從絢爛到繁華落盡。隨著緬甸的政經社會環境流轉,以及來自台灣的支持,再加上緬甸華僑社群所具有的傳統中華文化底蘊,使得緬甸僑教於緬北再次興起。長久以來就在一個人力物力有限,且承受著各方壓力的環境下,依然堅守著中華文化傳承,以及培養華人社群子弟的傳統社會與教育責任。近年來緬甸的自由化、民主化,政治社會環境隨之開放,以及教育市場日益競爭,各主要僑校更嘗試各種可能的方式加以因應。不過,依然堅守著初心,始終沒有朝向商業化國際學校的路徑轉型。雖然,二〇二〇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使得緬甸僑校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因為堅守著對於「華人社群責任與教育初心」,也才能夠在二〇二一年緬甸軍事政變之後,再次為下一代華人子弟的教育與未來,燃起那希望的燈火。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網站,詳細網址為http://www.gqb.gov.cn/node2/node3/node5/node9/userobject7ai1272.html。

中國華文教育網:〈曼德勒福慶語言電腦學校簡介〉,刊登於中國華文教育網,刊登日期 2010/8/25日,網址為http://www.hwjyw.com/info/content/2010/08/25/11211.shtml。

中國僑聯:〈千萬華僑成東南亞心結 周恩來:解決雙重國籍 消除懷疑〉,刊登於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網站,刊登日期 2016/1/4日,網址為http://www.chinaql.org/n1/2018/0802/c420286-30203736.html。

林蒲田(主編):《華僑教育與華文教育概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

林欣靜:〈仰光僑教,火苗不熄〉,《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網址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tw/Articles/Details?Guid=16f1831e-195d-4087-814d-047cc861e3a5。

李察.考科特:《變臉的緬甸:一個由血、夢想和黃金構成的國度》,廖婉如(譯)(台北:馬可孛羅,2016年)。

李盈慧:《華僑政策與海外民族主義(一九一二 ~ 一九四九)》,(新北市:國史館,1997年)。

李娜:〈傳播中華文化 推動教育發展——重慶師范大學與緬甸新世紀國際教育簽訂合作備忘錄〉,刊登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網站,刊登日期 2018/6/13日,網址為http://www.chinaql.org/BIG5/n1/2018/0625/c419645-30083310.html。

邱玉蟾:《我國境內國際學校開放規範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

許婧:〈柬埔寨中國學校的首批外派教師17日自上海出發,赴柬埔寨任教〉,刊登於新浪香港,刊登日期 2022/7/17日,網址為https://sina.com.hk/news/article/20220717/0/1/2/%E9%A6%96%E6%89%B9%E6%9F%AC%E5%9F%94%E5%AF%A8%E4%B8%AD%E5%9C%8B%E5%AD%B8%E6%A0%A1%E5%A4%96%E6%B4%BE%E6%95%99%E5%B8%AB%E8%B5%B4%E6%9F%AC%E4%BB%BB%E6%95%99-14546608.html。

郁漢良:《華僑教育發展史》,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楊仲青:《新世紀緬甸僑生在台灣求學經歷與生活經驗輔導工作經驗之建議》(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楊仲青:〈探討緬甸華文教育的發展與挑戰〉,《華文世界》,第6卷第115期(2015年),頁106-110。

楊仲青:〈緬甸教育制度的改革對華校發展之衝擊〉,《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第7期(2016年),頁97-104。

楊勝富:〈我知道的緬甸華僑中學百年歷史:經歷中國內戰的延續,和國共兩黨在海外僑社的競逐〉,刊登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站,刊登日期 2021/1/25日,網址為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6412。

陳鴻瑜:《緬甸史》(新北市:臺灣商務,2016年)。

彥伶:〈緬甸曼德勒孔教學校 歡慶五十周年校慶〉,刊登於台灣TB新聞網網站,刊登日期 2016/8/30日,網址為http://tbnews.com.tw/general/20160830-11084.html。

莊國土:〈論清代華僑與海外保皇派〉,《八桂僑刊》,第2期(2012年6月),頁6-10。

范宏偉:〈1967年緬甸"6.26"排華事件與緬華社會研究〉,《台灣東南亞學刊》,第3卷第2期(2006年),頁47-72。

雲南省僑聯:〈騰衝市僑聯參加緬甸密支那育成學校九十周年校慶〉,刊登於雲南新聞網網站,刊登日期 2018/3/22日,網址為https://www.gushiciku.cn/dc_tw/106108771。

董總:〈二〇二二年全球各大學接受華文獨中統考資格之名單〉,刊登於馬來西亞董總網站,網址為https://www.dongzong.my/student/index.php/component/sppagebuilder/page/333http://www.chinaql.org/n1/2018/0802/c420286-30203736.html。

葉星:〈解讀緬甸華文學校的高中學歷教育〉,刊登於中國華文教育網網站,刊登日期 2012/5/7日,網址為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2/05/07/24651.shtml。

顧長永:《緬甸:軍事獨裁五十年》(臺北:八方文化,2015年)。

劉務:《緬甸1988年以來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雲南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國務院僑辦:〈中國政府關於華僑華人國籍問題有那些基本原則?〉,刊登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站,刊登日期 2006/1/17日,網址為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banshi/2006-01/17/content_160505.htm。

蔣永敬:《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新北市:臺灣商務,2011年)。

Holmes, Robert. A,“Burmese Domestic Policy: The Politics of Burmanization,”Asian Survey, Vol.7,No.3(1967),pp.188-197.

Hall,P.A., & Taylor,R.C.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y, Vol. 44,No. 4(1996), pp. 936-957.

Krasner, Stephen D, 1984. “Approaches to the State: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Comparative Politics,Vol.16,No.2(1984),pp. 223-246.

Koelble, T. A,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Comparative Politics, 27(1995),pp. 221-244.

Levi, Margaret, “A Model, a Method, and a Map: Rational Choice in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in Mark Irving Lichbach and Alan S. Zuckerman(eds.), Comparative Politics: R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pp.19-41.

March, J., & Olsen, J. P,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8, No. 3(1984), pp. 734-749.

Mahoney, James,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Theory and Society, Vol. 29, No.4(2000), PP.507-548.

Steinmo, S,“What i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In D. D. Porta & M. Keating (eds.), Approach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150-178.

Thelen, K., & Steinmo, S,“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In S.Steinmo, K. Thelen & F. Longstreth (eds.),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pp. 1-32.

Pierson, Paul,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94,No. 2(2000),pp.251-267.

出版

2024-11-10

文稿類型

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