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使用與錯失恐懼之相關探討
關鍵詞:
社群媒體- 社群媒體使用動機- 錯失恐懼摘要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民眾社群媒體使用及其動機與錯失恐懼之關係。近年來,社群媒體使用人數大幅上升,社群媒體平臺已成為人們互動的熱門據點,越來越多學者去探討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錯失恐懼被定義為一種普遍的焦慮狀態,其特點是渴望與他人保持持續的聯繫,或是與他人相處時總是想獲得對方的關注。
方法:研究對象為臺灣 18 歲以上之成年人,採便利取樣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計 282 份有效問卷,其中包含男性 110 位、女性 172 位。使用 SAS 統計套裝軟體作為資料分析工具,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等。
結果:人口學變項中,年齡、學生身分與否與娛樂性動機有相關,與社交性動機及工具性動機無關;性別、教育程度與社交性、娛樂性、工具性動機皆無關。研究對象社群媒體使用動機與使用時間長度沒有相關;社群媒體使用時間長度也與錯失恐懼無關。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社
群媒體的使用動機與錯失恐懼有相關。社交性動機及娛樂性動機越高,其錯失恐懼量表得分也越高。此外,具全職學生身分的研究對象,其錯失恐懼量表平均分數也較高。
結論:年齡越低(18 歲以上)或是學生族群的娛樂性動機會較高。現今被使用最多的社群媒體為 Line。研究對象使用社群媒體的平臺類型,會根據其使用動機而有所不同。社交性動機較強烈的研究對象較會去使用 Line 及 TikTok;工具性及娛樂性動機較強烈的研究對象較會去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及 YouTube。學生族群、社交性動機越高或是娛樂性動機越高的研究對象更容易罹患錯失恐懼。
出版
期
文稿類型
許可權
凡經本刊編輯委員會審查通過予以刊登之著作,其著作財產權即讓與本刊,但作者仍保有著作人格權,並保有本著作未來自行集結出版、教學等個人非營利使用之權利,版權屬於本刊,除商得本刊編輯委員會同意外,不得轉載。